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北京大学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大课堂”(十二)数智驱动的重大疾病防控管理

作者: 时间:2025-05-15

【前言】2023年,北京大学正式启动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旨在创新医学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临床医生科技创新水平。为全面深度整合“临床-基础”相关资源,优化临床科学家计划培养体系,推动“医学+X”不断向纵深发展,医学部学科办常态化开展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大课堂”系列工作,邀请医学与生命科学及相关领域顶尖科学家进行授课辅导,为优秀临床青年医师搭建学术交流、思维启迪、技能提升的良好平台,以“人才质量”提升赋能学科建设。

2025513日下午,北京大学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大课堂”第十二讲在北京大学医学科技楼多功能厅举办。本次活动特邀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数智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张路霞教授围绕数智驱动的重大疾病防控管理主题展开报告。活动由医学部学科建设办公室规划办主任曹原主持。                                              E29A3561副本.JPG观众.jpgE29A3562.JPG

张路霞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在肾脏疾病研究领域的学术背景与实践经历。从国际上早期对肾脏疾病认知的局限,到2002年慢性肾脏病(CKD)概念诞生后相关研究的蓬勃发展,引出我国在该领域研究从近乎空白到逐步探索突破的历程。张路霞教授团队通过2004年到2008年的一系列研究,逐步揭示我国成年人群CKD患病率为10.8%,为我国CKD研究筑牢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后,团队持续深耕,基于全国横断面调查、多中心研究、国际合作、队列研究以及环境数据等多维度进行数据库建设与数据挖掘,不断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肾脏病研究领域贡献了重要力量。

尽管我国在CKD研究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慢性肾脏病管理仍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知晓率低、肾脏专科资源不足、疾病症状隐匿难以早期察觉、疾病谱不断变化等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这些困境,张路霞教授提出了一套系统且具有前瞻性的肾脏病防治管理新策略,涵盖”“”“三个关键层面。

层面,张路霞教授团队借助中国肾脏疾病数据网络(CK-NET)的强大优势,打造多源大数据驱动疾病监测的创新模式;在方面,深入挖掘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社会决定因素(SDH)对肾脏病的潜在影响,为制定更加全面、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在的层面,充分利用数智技术的强大力量,构建科学合理的肾脏病筛查和防治管理方案,开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居家监测设备,实现全周期CKD风险预测。特别是国内首个肾脏疾病领域大模型肾说(KidneyTalk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肾脏疾病管理向智能化和精准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报告尾声,张路霞教授为临床科学家的培养提出了勉励和建议。她着重强调了临床科学家开展数智相关研究的关键要点,指出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是基本功,高质量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是基础资源,临床思考与跟进领域研究进展是核心驱动力。此次演讲不仅激发了参会者对数智技术驱动重大疾病防控管理的深入思考,更为临床科研工作者在数智技术与医学融合的道路上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

报告结束后,医学部学科建设办公室为2025年度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专项入选者详细介绍了项目管理规定和保障支持措施,确保新一期入选者清晰了解项目实施流程,并充分为入选者解决后顾之忧、搭建坚实的科研支撑平台,用有温度的管理助力青年医师成长为优秀的临床科学家。

E29A3574副本.JPG

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科建设办公室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大课堂”系列活动常态化举行,后续还会带来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持续关注!


医学部学科建设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