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日下午,北京论坛(2024)新工科专题论坛“数智技术×新质医学”专场在北京大学新燕园校区顺利召开。此场专题论坛是北京论坛(2024)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北京大学新校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科建设办公室共同组织。本次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大学2024年“学科质量年”关于“深化交叉融合”的战略布局,聚焦“新医科-新工科”深度融合与发展,旨在激发“数智”技术在健康医疗领域的乘数作用,推动医学学科在前沿引领、重点新兴领域与新工科之间的跨界融合。
会上,来自医学、信工学部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数智技术”与“新质医学”的交叉融合主题,发表深刻洞察和前沿见解。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段慧玲,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信息学系教授、数据与信息技术办公室首席研究信息官郑锴,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宁,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主任王鲁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髋关节外科主任王健全,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副院长张路霞,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教授王宇光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会议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徐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教授卫彦共同主持。
段慧玲院士在报告中指出,新工科“数智技术”为“新质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有望为医疗健康领域带来“革命性”进步,新质医学的发展需要计算智能和物理智能虚实相济。她介绍了北京大学工学院相关团队在智能新材料研发、数智制造技术发展、智能诊疗和仪器研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在新质医学领域的应用。北京大学工学与医学有着长久而深厚的学术交叉合作,期待后续能够持续推动交叉融合,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发展融合数智技术的新质医学。
段慧玲院士主旨演讲“新工科数智技术赋能新质医学”
郑锴教授介绍了美国国家级健康科研数据共享网络的发展历史、建设现状以及发展策略,并重点介绍了caBIG、i2b2、pcornet、TriNetX等多个数据平台的建设背景、建设模式以及数据类型、来源、特点和相关工具资源。从2004年美国开始建设基本的共享系统雏形,到2014年大规模的分享系统普及,这些数据平台共同构建起美国国家级的健康科研数据共享网络,为医学大数据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郑锴教授主旨演讲“National Research Health Data Sharing Networks in the United States”
孙立宁教授指出,新一代生物、信息、制造技术快速向医疗器械领域汇聚,高端医疗装备的创新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高端医疗器械与机器人、微纳、先进制造、3D信息、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能够共同促进智慧健康技术创新与产业的发展,改变医疗健康模式。孙教授介绍了团队在影像诊疗设备、医用机器人、人工组织与器官、生物制造、人工心脏、脑机接口-医用机器人、仿生制造与人工假体、微流控芯片技术、可穿戴医疗设备、智能康养设备、微纳米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他指出,高端医工装备的创新发展归根到底需要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及“政-产-学-研-医-资”的长效融合机制。
孙立宁教授主旨演讲“学科交叉赋能高端医工装备创新发展”
王鲁宁教授从材料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内涵讲起,他指出数据驱动的材料研发成为新范式,将变革材料研发、生产和应用的模式。随后,王教授以生物医用高性能可降解锌合金为例,展示了材料基因工程与生命健康的融合过程和临床应用,并对未来材料科学的数据共享和数智化研发进行了展望,“理性设计-高效实验-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协同的材料数智化研发需要“多学科交叉”的发展路径才能得以实现。
王鲁宁教授主旨演讲“材料基因工程与生命健康的交叉融合”
王健全教授强调了多学科交叉对运动医学发展的重要性,展示了团队在医工交叉领域多项从0到1的技术突破和临床转化,形成了基于临床问题的多学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有组织管理。他列举了运动医学在手术器械、植入物和生物治疗、康复器械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和临床实践,例如:国际首次提出并开展ACL生物力学止点重建,建立我国自主创新ACL重建理论与方法;创新性提出镜下治疗髋臼软骨剥脱技术,镜下滑膜全切技术,复发率由22.0%降至4.8%;原创性提出骨-骨膜复合体移植术,治疗重度距骨骨软骨损伤;创新研发交叉韧带手术机器人;构建组织仿生性生物材料实现运动损伤组织再生;提出半月板组织工程治疗新策略等。
王健全教授主旨演讲“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运动医学发展”
张路霞教授介绍了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的成立背景、机构设置以及“健康数据科学”学科建设在教学科研人才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继续教育等方面开展的工作情况。此外,研究院搭建了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存储分析平台,并推动Health Data Science期刊建设,促进健康数据科学学科进步。研究院通过多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推进了在心电智能基座模型、雷达+X多模态人体感知系统、医学自然语言处理和医学知识循证决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用数智技术赋能重大慢性疾病管理。
张路霞教授主旨演讲“数促健康 智赋医学”
王宇光教授介绍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整体上在口腔医学交叉学科中的引领性、创新性成果,并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在人工智能与光学技术结合在口腔疾病检测与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王教授带领团队开展“基础研究理论突破-成果转化-临床应用”的全链条科技创新工作,在光生物学调控领域推动了绿光促成骨现象的机制探索、理论验证和成果转化,开发基于光调控的新型光疗种植体以及国际首创的光疗氧化锆种植系统,实现了光生物调控种植系统的智能化治疗。
王宇光教授主旨演讲“光学技术及光响应材料在口腔中的交叉应用”
会议最后,为了帮助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快速寻找和匹配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唐李斐老师为参会者介绍了“北大医学科研合作交流平台”微信小程序的使用方法。
唐李斐老师介绍“北大医学科研合作交流平台微信小程序”
徐明教授主持
卫彦教授主持
2017年以来随着“临床医学+X”、“医学+X”战略的实施,医工交叉融合机制不断成熟。“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数智技术×新质医学”论坛在秋色缤纷的新燕园再次推进医学学科与新工科学者以及学生的学术交流与深入探讨。后续,第一医院、第三医院、口腔医院的相关学科团队也将入驻新燕园“医工交叉平台”,打造“医-工”交叉国家级示范产业基地。未来,北大医学将不断深化新医科新工科交叉融合发展态势,夯实健康中国的“数智”基础,推动“新质医学”的创新发展。
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科建设办公室